日前,以主打上海区域市场的生鲜电商我厨宣布完成B轮融资,此次融资由LB乐博资本领投,Jafco等多家跟投,融资额达到千万美金级别。
自2016年以来,生鲜电商进入到资本寒冬:美味七七倒闭,爱鲜蜂大量裁员,壹桌App重新孵化……除去有BAT入股的几大生鲜同行,在这样的资本寒冬里,像我厨这种未被巨头布局的区域性生鲜电商如何能顺利拿到融资?
我厨COO夏荷对于成功获得B轮融资保持了一个理性的态度:“只有当市场冷静的时候,投资人和创业者才能更专注的寻找和投入到真正有可能建立可持续盈利模式的项目中来。对生鲜电商来说,热潮过后阶段性的冷静是好事,这时候拿到融资,远不能代表胜利。只能说,模式上有值得被认可的地方。我厨目前还只运行了1年多,且仅在上海,只能算一个区域的样本,潜力仍然远未发挥出来。”
谈到我厨模式中有哪些被认可的亮点,夏荷认为,主要是大都市客群的精准定位和区域市场盈利模型地成功建立。我厨经营平价民生生鲜,我们供应链的高效率最终应该惠及顾客,给顾客提供独特、价廉物美的商品。目前,我厨仅凭着顾客口口传播的方式,就取得了稳健的高复购率和稳步提升的日均单量,这让投资方看到了其蓬勃发展的潜力,也成为了在众多生鲜电商中突围的黑马。
1. 找准客群赛道——大都市客群精准定位
一直以来,生鲜电商都被认为是电商领域的最后一片蓝海。行业内的多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客群赛道。有主打供应链市场,走B2B餐饮类型的;有用高溢价商品主打高端客群的;也有从农场直采将食材直运到餐桌的。在多家博弈中,我厨显露出自身特色,将目标定位在了大都市中有家有伴的用户上。夏荷说道,“消费升级不是小部分高收入客群的专属,而要惠及大众”。如今新生代家庭没有时间做饭、不认菜、不会做饭等痛点日益凸显。当80后90后群体步入家庭,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在家吃饭、吃健康菜、吃温情菜的刚需由于日益加快的生活工作节奏而无法被充分满足。我厨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消费者的真实痛点。
(我厨客户画像)
致力于为都市餐桌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我厨,看到了上海都市家庭线上生鲜消费的潜力。为满足他们对于方便快捷,品质安全的家庭餐的刚需,我厨建立了半成品净菜的壁垒型品类。免洗免切,开袋即烹的净菜,让用户在20分钟就能做出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健康菜。从2015年3月开始布局上海市场到现在,我厨有家有伴的客群占到整体用户的80%以上,而我厨老客户群体每个家庭平均每周在我厨消费2次以上,充分证明了我厨选择了一条走得通的客群赛道。
1. 重模式运作——建立区域市场的盈利模型
在如今轻模式的生鲜电商浪潮中,我厨偏偏选择了重模式的运作方式。对此,夏荷说道:“我厨所谓的市场盈利模型恰恰是别人不敢碰的重模式,而其中的重要原因则是基于我们供应链的核心本质。”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农业的严重非标性和采购上有限的议价区间,导致其在前端很难挤压出更多的盈利空间。这个时候怎么样去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降低供应链成本,成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前端难以突破,逼得人只能从后端发力”,夏荷说道。创始团队凭借在生鲜加工、供应链和中央厨房的十多年深耕经验,开创了一套全供应链运作、全品类销售、主打民生实惠生鲜和免洗免切净菜的2C生鲜运营模式,更自建规模化中央厨房、自有冷链物流等,啃下了重模式后端的这块硬骨头。
① 自建中央厨房,提高商品附加值
为了确保生鲜品质的安全,有加工增值的能力,和商品的壁垒,我厨自建20000平米具备自行加工生产能力、规模化中央厨房,通过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运营系统,自行开发对技术要求很高的MIS系统、自动流水线,机械运用实现了整体运作的高效性。工作人员严格检验,确保生鲜食品的安全;中央厨房内完成洗切配料工作,缩短了生鲜加工后的流转时间,也确保了净菜商品的壁垒属性。中央厨房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劳动密集、管理密集等特点,这也是一般生鲜电商无力承担的重型运作。
(中央厨房流水线图片)
① 自建冷链物流,降低履约成本
为了确保品质的可控性以及配送的及时率,我厨试过多种方式,可第三方冷链机制的不成熟以及极高的客诉率,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自建冷链。但实际上,我厨通过集约化两段式自行配送实现高效配送,已将冷链成本降到了极低的水平。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配送,达到了极低的履约成本。配送人员定期集中培训,规范化操作,保证商品及时送达,使得我厨配送达到了高标准的服务水平。
(我厨配送图片)
综上而言,我厨的盈利模型恰恰是别人不敢碰的重模式。大家都认为重模式重资产必死,而事实恰恰相反,轻资产能够玩的领域已经被玩掉了。剩下的部分,需要对前端实业跟供应链的部分进行实质性的改变,整合,甚至是颠覆。你想要去盈利,只能比实业更实业。走近看我厨,会觉得它像一个做产品的实业公司,但这个实业是“实业+的互联网”。
关于我厨
我厨发展历程
2014年12月,我厨由望湘园和复兴谱润、新天域投资联合孵化成立,并于2015年3月正式上线。成立之初,我厨获得望湘园物流和采购的支持,得到迅速成长。2016年5月,我厨A轮(方正多策领投,老股东跟投)后独立出望湘园并开始自行运营。经过这一年多的精耕细作,仅在上海,我厨就实现了日均单量从 0 到 接近7000单 的突破,并始终在持续稳步地增长中,总体客户月度复购率已超过 60%,客单价超100元。 目前,我厨仍在不断开拓上海市场。
完成B轮融资的我厨,为何没像其他平台一样快速跨出区域壁垒到其他地区发展,甚至连华东也未开始布局呢?夏荷表示,这还要回到垂直区域市场的盈利模型去看。生鲜作为即时性消费,本身需满足及时送达,品质新鲜等需求。当区域市场的密度足够高的时候,人们的消费频次逐渐增加,履约成本才能足够低,才能有可能盈利。在建立了重模式的后端运作模式后,一旦跨城,则需要就地再造中央厨房,以控制商品损耗和降低履约成本。接下来,我厨会采取逐城争夺的模式,始终坚持重视供应链,考虑前端刚需的战略方向,坚持走当地化、本土化路线。先在区域市场打透盈利模型,有一群超高黏性稳定购买的客群后,再进行人口密集居住区域的扩展。预计会以上海为基点扩展到华东,再开始对北京、深圳等大型区域市场的布局。目前来看,光是北上广,已经有上亿的客群和市场空间等待去挖掘。
垂直区域性生鲜电商——我厨,通过深耕细作的方式,摸索出自身的盈利模型,算好了投入产出这笔账。在资本寒冬里,活下来并不代表就是赢家。如何平衡好每一单,形成健康的运营模式,才是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