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0日,临睡前,李河君用英文对秘书说了一句话:“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将是崭新的一天).”
这或许就是当时李河君最真实的心态。
这一天,汉能薄膜的股票在香港市场遭遇恶意做空,市值在不到半小时内暴跌超过千亿港币。
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如果终于找到可以厘清的路径,接下来怎么做就简单了。
死结必须解开
相信李河君应该很乐于等到这一天的到来。9月4日,香港高等法就港股上市公司汉能薄膜发电集团相关案例做出裁决,公司前任董事李河君先生及现任董事赵岚女士、王同渤先生、徐征教授及王文静博士分别被取消董事资格3至8年。
厘清乱麻必须解开死结。对于汉能,“停牌”就是乱麻中的“死结”。汉能薄膜发电停牌之后,作为汉能的大股东和领导者,李河君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公司遭遇巨大的危机。
李河君逐渐意识到“停牌”对汉能及他本人产生的巨大伤害。因为“停牌”,即便你有再牛的技术和产品,别人与你合作时都会心有芥蒂——你到底有什么问题?
在汉能薄膜发电“停牌”18个月后的2017年1月,汉能薄膜发电发布公告,汉能与香港证监会就汉能薄膜发电复牌一事达成两项前提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李河君及四位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同意在证监会展开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14条之民事程序中,不抗辩责任和证监会寻求的法院命令。第二个条件是汉能薄膜需要发布一份披露文件,对公司的活动、业务、资产、负债、财务绩效和前景等资料,作出详细披露。
汉能到底有啥事?
不得不说李河君有一颗强大的心脏。2015年5月20日,汉能的股票暴跌千亿港币。当天下午,他照常出席全国工商联的一个座谈会,这个座谈会由他主讲什么是移动能源,他开场的第一句就调侃:“今天的这个演讲很贵,值1000个亿。”
李河君对自己的技术和产品拥有信心。他没有想到的是媒体的质疑和解读一浪高过一浪,这里面集中涉及“关联交易”“做空股票”“操纵市场”等等严重问题。
李河君对这样的质疑声一开始极为愤怒:“说我自己做空股票的人脑子都有病。”慢慢地这种悬疑雾散云开,外媒报道说,美国两家机构做空了汉能的股票,李河君心里也开始坦然,他又开始调侃:“要感谢做空者。”因为遭此一劫反而促使了汉能内部变革的加剧,让汉能变成一个更加开放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
2017年1月份,汉能与证监会达成的复牌条件中,证监会调查的基本结论已经浮出水面:依据相关法律条文表述,在本次民事程序中,汉能并不涉及操纵价格、虚假交易、虚假陈述、内部交易等此前部分市场人士猜测的问题。
9月4日香港高院的裁决,涉及李河君以及四位董事的失当行为,诸如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力从而造成经营风险等等。同一天,汉能薄膜发电发布公告,称依据此前汉能薄膜与香港证监会达成的共识,汉能薄膜复牌第一条件所有程序已经完成。公司同时宣布委任四名新独立董事,即日起履职。
由此可见,汉能的态度非常明显:这一页应快速地将之翻篇。
汉能的明天
一个台湾学者曾形象地比喻国际上的CEO与中国的CEO的区别。他说国际上的CEO处于“A”字型的顶端,有责任全部自己扛;中国的CEO处于“M”字型的凹点,两个平行的顶端是自己的两个助手,有责任和风险的时候,都是两个助手去当“替罪羊”。
而汉能李河君是那个“A”字型的CEO。这两年,李河君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在“停牌”的这团乱麻中,这里面不仅仅有个人的声誉,还有投资者的损益、企业的未来。
在所有的压力面前,李河君选择自己来扛。
一个有战略的人必要时一定会选择策略性的妥协,这种妥协来自于对于未来的信心。经过2015年的巨亏之后,2016年,汉能薄膜业绩显示,营业收入达到44.83亿港元,较上年的28.15亿港元大幅上升59%;毛利增加至25.98亿港元,较上年度的13.73亿港元上升89%;成功实现年度扭亏为盈,盈利为2.52亿港元。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28.54亿港元,毛利10.93亿港元,净利2.45亿港元。
“感谢做空者”也并非完全是李河君在调侃。在停牌之后的日子里,李河君和汉能都经历了一个凤凰涅磐的过程,企业实现了脱胎换骨般的改造。
8月23日,汉能薄膜发电旗下美国全资子公司阿尔塔设备公司(Alta Devices)与奥迪股份公司达成合作,未来,奥迪公司将会把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配置到奥迪旗下车辆的全景车顶上,以延长汽车的行驶里程。
这个合作对于汉能和整个汽车产业来说,几乎都可以说是里程碑意义上的。过去人们对薄膜太阳能的应用没有感觉,5月份,汉能与共享单车摩拜的合作,让人看到了汉能主导的移动能源应用的广泛前景,与奥迪的合作,更是让人看到了清洁能源的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汉能来说,明天的确是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