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ID=9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
栏目ID=9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自4月28日电影《后来的我们》被爆出首映退票异常,因猫眼敏感身份招致的怀疑,接连两份声明被指说服力不够。媒体集体将矛头对准猫眼,事件至今已持续发酵一周。在各大媒体大篇幅报道下,真相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后来的我们》退票事件中,猫眼到底是什么角色?是“监守自盗”还是 “被拉下水”?
5月3日猫眼娱乐紧急召集媒体召开恳谈会。COO康利在回应各大媒体记者的犀利提问时,认为退票量绝对值大是因为售出量大,就比率来讲是可控范围,且大多影管认同这一看法。
在恳谈会上,面对娱乐资本论记者指出的猫眼此前发布声明中称“退票中46%疑似黄牛”能否提供证据,康利澄清说官方声明措辞严谨“疑似”是黄牛操作,具体交给技术在确认。
中国娱乐网记者问到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影响力较大,如果没有退票事件的话它的票房会非常高,有没有可能得罪人了”康利表示,不排除这种可能,已如实提交证据、数据,相信主管部门会公正处理。
记者针对网上广泛传播的各种“证据”、各种网文转发的关于猫眼“猫腻”、“猫眼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等提问,康利表示网上转发的所谓“证据”并不能形成闭环,没有说服力,等待主管部门经过调查后还原真相。
在电影行业,各大档期内竞争影片之间的互黑也是一个行业潜规则,不排除五一档之间影片竞争触发了营销战,猫眼被迫陷入一场针对影片的口水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追溯到退票事件发酵开始,微信公众号“电影票房”在微博上发布文章将矛头对准猫眼,大量自媒体跟风转发,群众不明真相围观转发,媒体扩大报道,吸引了非常广泛的关注。猫眼发出声明说对于网上不实言论将追究法律责任后,该号又发布文章“【票·闲言】《后来的我们》大量退票,究竟是数据造假,还是黄牛所为?”又说可能不是猫眼是黄牛。该公号扎根电影行业多年,粉丝众多,前后截然相反的态度,让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而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于4月29日发布文章称电影《后来的我们》全国影城大面积退票是刷票,将矛头直指猫眼。
同样也在猫眼声明后再发文说“淘票票平台也有退票,没有证据证明是猫眼所为”。前后不一的言行让人莫衷一是。
网上各大公号纷纷发文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是猫眼所为,言下之意之前的种种言论只是“臆测”、“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莫非猫眼真的是遇到了“顺风黑”?
一切的谜团,只能等待主管部门取证调查后揭晓,期待早日还原事件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