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ID=9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
栏目ID=9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作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在经历了600年的风雨历程后,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昆曲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不在岁月的滚滚江流中随波而逝,是因为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时代,都有一批优秀的昆曲表演者,在民间、在戏院,一次又一次唱响这千古之音。
现今的昆曲演员中,北昆著名青年演员邵天帅拥有极高的声誉,她虽然是年轻演员,但却已经是国家一级演员,并在2018年荣获了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炎热的夏日,我们在北方昆曲剧院见到了正在排练的邵天帅,身为东北姑娘的她用她的直率和真诚向我们描绘了她的昆曲之路。
初学昆曲,迎难而上
2000年,那时14岁的邵天帅还在沈阳民族艺校学习舞蹈,对昆曲基本上一无所知,是她的一位老师带领她走进了昆曲的艺术大门。这个老师就是北方昆曲剧院的武生演员张志斌,当年在沈阳民族艺校任教,是邵天帅的基本功老师。在他的影响下,2001年,邵天帅进入了北方昆曲剧院,经过了17年的勤学苦练,她逐渐从一个只懂得跳舞的小丫头,成长为了一名优秀的昆曲演员。
对于邵天帅来说,昆曲使她的生命更加完整。学习昆曲让她学会了从前从来不会的东西,例如唱歌。最开始练习时,邵天帅根本不懂唱腔变换,连唱出一句像样儿的唱词儿都觉得困难,这大大打击了邵天帅的积极性,一度使她想要放弃。在父母的鼓励下,邵天帅不仅上课时间勤学苦练,周末也不放松,专门上门请教老师,终于在三年之后,练就了一身真本领,她也完成了从对昆曲一无所知到熟练掌握昆曲技艺再到彻底爱上昆曲艺术的蜕变。
克难攻坚,师恩难负
进入北方昆曲剧院后,邵天帅遇见的第一位老师是北昆首批昆曲表演艺术家张毓文,回忆起那段和张毓文老师学戏的日子,邵天帅感慨万千。那时的她年纪小,只有15岁,又对昆曲一无所知。得益于北方昆曲剧院师承的教学方式,张毓文老师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邵天帅,让她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之后,邵天帅又遇见了孔昭老师。在北方昆曲剧院,孔昭老师在学生们中有一个“法西斯”的称号,因为她的教学方式是出了名的严格。刚拜孔老师为师,邵天帅就被吓得不轻,那时的她和孔老师学习名剧《金山寺》,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孔老师还要求她每天都多练习一个半小时的基本功,老师有事儿不在剧院,就自个儿练完后打电话向她汇报。
排练北昆名戏昆曲《红楼梦》时,孔昭老师的严厉再次为她助了一臂之力。为了敦促邵天帅更好地完成林黛玉这个角色,在短短25天的排练时间里,孔昭老师要求邵天帅锻炼体能,每天至少要爬四层楼梯,并且必须在正常的排练外,在练功房里从晚上七点半一直练到晚上十一点半。
正所谓严师出高徒,邵天帅就在孔昭老师严厉的指导下,克服了学艺道路上的种种枯燥和艰辛,也克服了出演林黛玉这一和她本人性格外形反差极大的角色所面临的难关,终于慢慢迈出了成为一名优秀昆曲演员的步伐,也成功独挑大梁,用短短25天把自己变成了惟妙惟肖的林黛玉。
心怀感恩,发展传承
邵天帅说,在戏曲界,北方昆曲剧院的青年演员是最招人羡慕的,因为只有在北昆,老师们才愿意给青年演员们机会,让他们在二十几岁就独挑大梁,担纲大戏的主演。所以,邵天帅始终心怀感恩,并不断强调她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离不开恩师的教导。
“民族兴,则国运兴,民族强,则国运强,对于我来说那就是民族兴,则昆曲兴,民族强,昆曲强。这也是我们作为一代代昆曲演员的责任与使命。”采访时邵天帅神采飞扬地说:“昆曲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需要有人去继承和传颂下去,而我愿意为此去努力。”
在采访的过程中,邵天帅不断强调,是北方昆曲剧院给了她现在的一切,是北昆的老师成就了现在的她,她也在心里非常感激他们。也正因为如此,邵天帅在演出的时候,会把每一部作品都当成自己的孩子,赋予昆曲艺术强烈的生命力。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昆曲,爱上昆曲,让昆曲艺术发扬光大,让昆曲的魅力、中华文化的魅力感染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