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人才强国,少年强则国强。国家对于创新性青年人才的培养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为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继续在科研第一线开展工作提供支持。2019年度,更是首度开放了港澳地区的申请,争取了25个宝贵名额。
源于浓厚的科研学术氛围,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研究追求,香港学者不负众望,共有21名学者获选。其中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青年科学家有三位,在香港各院校中排第三。他们分别是机械工程学系陆洋博士、电机工程系王骋博士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系申亚京博士。
陆洋博士以“微纳米力学”的研究项目获选,该项目旨在探索数种典型共价晶体的微纳米力学行为以及尺度效应,探究其弹性极限以及增强增韧机制,为共价晶体在很多领域比如微机械、微机电系统,纳米复合材料及应变工程的应用上,提供科学理论模型和技术的支撑。
物料在纳米尺度下,力学行为可以跟我们的日常认知大相径庭,例如钻石被赋予了坚硬和永恒的意义。但是陆博士之前领导的一项国际研究发现,纳米级钻石能够承受极大的变形并能完全恢复原状,研究结果刊载于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能变形而且具有弹性的钻石?是不是彻底改变了你对钻石的认知呢?陆博士相信,对纳米钻石特性的发现,有助于生产可靠,高效率的钻石共振器以及传感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快速储存数据和传输信息的技术举足轻重。
陆洋博士(中)
王骋博士以“集成光子学器件”项目获选,该项目旨在通过在单一铌酸锂芯片上同时集成光频梳源、滤波网络和调制器,实现低成本、高带宽的片上波分复用光纤通讯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王骋博士曾经参与研制出只有1至2厘米长的铌酸锂光电调制器。高效率、快速度,低耗电,直击大家对通讯网络和量子光计算的期望。该研究曾于期刊《自然》发表。
王骋博士
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申亚京博士以“微纳机器人”项目获奖。功能性的可驱材料以及构建微型机器人的方法、机器人与复杂环境的交互作用以及无线传输方法等在生物医疗领域一直以来都是热门核心话题。事实上,药物在人体内的路途是坎坷的。因为人体内不同组织的表面是高低不平的,肌理也在不断转变,药物想要到达目的地是十分困难的。好在有多足机器人,它有数以百计、长度少于1毫米的柔软尖腿,大幅减少了与凹凸不平的表面的摩擦,在不同表面上均可快速移动。即使面对较其腿长高10倍的障碍物时,也能凭借其柔软的身体和灵活的腿足轻而易举地越过。相信微型机器人除了能在传送药物方面大展身手,在医疗检查方面也能为医生带来莫大的帮助。申博士对“场控微型机器人”的系统研究,定会推动机器人和相关领域的发展。
申亚京博士(前排左)
朝耕暮耘,期待香港城大的优秀青年科学家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力,争取更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