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美术道路上,我始终把自己当做是行走在大地上的美术工作者。”林家卫在接受采访时,问及如何看待自己的艺术成长之路时如是说。
林家卫
据林家卫回忆,走上艺术道路,源于爷爷的一次认同。“我小时候很调皮,经常被爷爷教训。有次办错事,心里很害怕,等着被爷爷批评的时候,在家门口土堆上乱画,模仿小虫爬过的痕迹画圈。圆圈越画越大、越画越多。爷爷突然站在背后说了一句,‘嘿!你这个孩子画得还可以,有点意思。’第一次被表扬和肯定,忽然间找到了意义在哪里,快乐在哪里,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整个人都变了,调皮捣蛋的事情不干了。”
林家卫在创作
林家卫说:“记得我小时候,他老人家经常写春联、结婚喜联、寿联,给我很大的启发。很多人会围着一直看,小时候我也看不懂的时候,就是一个热闹。而让我领悟到的一点是,艺术离不开热爱。所以我对它产生了一种热爱,拿着一支笔,沾上几滴墨,行走在红纸上的艺术,萌芽从这边开始了。有时我在爷爷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地拿起笔在墙面写,算是一个启蒙。写着写着,发现自己在临摹爷爷字的时候,不那么困难,并且通过写毛笔字,认识了很多字。这就是我最早产生了对汉字的热爱。”
“拿的这支笔,虽然很软,但是它比利剑还锋利,比钢铁还坚硬,这就是艺术具有的一种穿透力和内在张力,跟我未来学雕塑是很有关系的。”林家卫认为,“我选择学雕塑的原因,除了有挑战之外,就是雕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永恒的,作品能够永远流传下去。雕就是减,塑就是加,雕塑是立体的,你要看到几个面以后才能动它。中国的雕塑,不管是室内、架上、景观,还是城市标志,它讲的是一个灵魂。因此我做雕塑这么多年,领悟了一点是要学会把宇宙当做底座,把地球当做雕塑,我的心就是广场,我经常用这种方式来提炼对雕塑的一种尊重和信仰。”
林家卫
1994年林家卫参与母校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为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创作浮雕《锦绣八闽》,让他在校期间就崭露头角;1999年作品《马江海战》入选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0年《护古》获首届中国国际雕刻艺术节三等奖;2001年作品《铁骨狂飚》入选第五届全国体育美术展览;2003年《班超西行》入选全国首届壁画大展……
林家卫作品《驰》
不仅在雕塑艺术上获奖颇丰,水墨创作中林家卫也找到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林家卫认为:“中国画来源于中国文化。你要有中国文化、知识、历史的底蕴。中国水墨画不是非黑即白,黑白当中就有色彩。”
林家卫作品《建设者》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吴悦石说:“余尝观之,兹能以形写神,尽人情万物之状。近读其文,时而激亢,时而嗟叹,时而温婉,时而长啸,虽稚气爰爰也是丹心一片,真性情之所兴发。”
“家卫近十年大写意呕心探索,创作作品中更是厚积薄发,尤其是他对十二生肖的创作不断探索创新,造型诠释、用笔无拘泥循矩、挥墨加彩把握都有了自己的风格,常有上品、神品面世。在用笔灵活运用上经常性别出心裁,观赏其绘画过程更有叹为观止,谓当世奇才,前无古人,化繁入简比八大山人作品有过之而无不及。”中国秦文研究会艺文委员会主任李新永评说。
林家卫作品《名人头像——塞尚》
林家卫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他还善于思考。他时常喜欢对人生做些感悟,他认为,“语言的智慧在于短而能精、浅而见深、通俗易懂。”“说话要有主旨,做事要有中心,做人要有意义。”“人的一生要有爱,有爱才能责任,有责任才能负担,有负担才能动力,有动力才能意志,有意志才能毅力,有毅力才能坚持,有坚持才能精神,有精神才能富贵,有富贵才能气概,有气概才能功名,有功名才能完美,要完美才能大爱,有大爱才能健康。”
“真正的艺术,她的作者从来就没有把她当作出名的工具。”林家卫话如其人,人如其画、如其艺术,有着对自然之敬畏、对生命的感恩。林家卫曾说:“感恩是心态的法宝。一个人的度量看一个人感恩态度。一个人的情感看一个人感情心度。一个人的感情看一个人善良程度。一个人的良心看一个人感恩程度。”对于生命,他认为:“女人之美来自自然之博爱,母亲则是美丽和博爱之化身。男人之度来自宇宙之宽广,让是度的内里,忍是度的外里,父亲是度量的化生。”
从福建走出来的艺术家林家卫正值人生壮年,年富力强,对于艺术创作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仰望星空的同时更是一位行走在大地上的美术工作者。
林家卫1974年生于福建南平,现任中游协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委员会会员、共青团厦门市机关青联常委、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授予“五个一批”人才称号。出版有作品集《家卫心语》《每日一示》《家卫新永百猴书画集》《名家百猴展》《百吉图》《慢笔》(插图作者)等著作。自2000年以来,先后在国内外举办过三十三次“林家卫雕塑绘画艺术展”。
《元宇宙》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