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在第四届中国机场发展大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论坛上,中兵智航副总裁肖震作为特邀嘉宾发表“基于效能的机场联合运行”主题演讲。
会中,肖震结合中兵智航在民航的数字化实践及机场的运行管理发展历史及现状,对提升机场联合运行管理发表观点。肖震表示:当机场从建设态向运行态的转变中会遇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 基于单域能力,而非流程的统筹需求设计系统;
2. 数据平台普遍暂未实际实现对传统应用的数据反哺;
3. 机场价值提升实际抓手仍然以传统信息系统应用为主;
4. 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存在不少有名无实的情况。
机场是为旅客、行李、货物、邮件提供空地转换的场所,是机场之于城市、社会的价值所在。打通机场的航空器流程、旅客流程、行李流程、货邮流程和综合交通流程,可以为机场建立流程型组织,高效组织生产运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机场运行是空中交通运行的组成部分。国际民航组织推出的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和基于航迹的运行概念都指出,机场运行是空中交通运行自始至终不可或缺的一环,要与其他空中交通参与方协同,参与全过程管理。
我国机场运行管理经历了“三级调度”、“AOC/TOC”模式,目前很多机场都在以“IOC(整体运行控制)”的管控模式为目标实施建设,而业内普遍认为,在信息技术支撑下,未来机场将向着“虚拟IOC”的管控模式发展。
过去近10年来,中国很多机场成功借鉴了欧洲提出并在全球推广的“A-CDM”概念,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国推进了A-CDM概念落地,里程碑管理方式、“协同决策”等理念,也因此深入人心。
在成功实施了A-CDM的概念落地后,我国机场管理届很多有识之士正在共同思考和研究,如何在机场的主业务流程中,更多的实践A-CDM关于里程碑管理方式等成功理念。这与欧洲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也在进行“全机场管理(TAM)”概念研究,这一概念将进一步发展为,更具落地可行性的“基于效能的机场管理(PBAM)”。
基于效能的机场管理概念完美的契合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于容流平衡、分阶段管控和协同决策的顶层思想。通过构建里程碑体系、指标管理体系,一方面打通机场全业务流程的计划和实施等环节,另一方面分域分级实施有效的指标监控,帮助机场整体运行全方位满足各方面效能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