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展开馆抢先看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与四川大学双方充分发挥市校资源优势,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共同打造的以展示历史人文、自然生态为主的一流综合性开放型博物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建筑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展厅面积上万平方米。新馆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自然专题展、艺术专题展和临展特展构成。馆内藏品涵盖32个门类,其中人文类文物共8万余件,动植物标本98万余份。
基本陈列展览叙事以祖国西南天地的自然人文知识、科学家的调查活动和研究视野分别为主、辅线。
/ 序厅 /
序厅中连绵山脉之间浮现西南地区的珍贵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人文遗迹。正如展览主题试图向观者传递的意象:西南天地,风云汇聚,一切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都在这里发生。
展项效果提要
/ 第一展厅:自然篇——万物的交响 /
中国西南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其成为中国极致自然景观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孕育了无数令人惊异的地理奇观。从青藏高原到成都平原,从九寨到黄龙,从四姑娘山到三江并流,构造运动、水流侵蚀、冰川作用、地震破坏等自然作用力如同艺术家一般,在不同的基底上雕刻出鬼斧神工的人间仙境。
展项效果提要
/ 第二展厅:考古篇——历史的断面 /
自上世纪初开始,本馆前辈就在西南这片区域进行考古活动。从对汉代崖墓、僰人悬棺、史前石器、大石文化的调查,到发现岷江上游彩陶和石棺葬器物;从对广汉太平场遗址的科学发掘,到多角度推进民窑陶瓷器物研究;从对王建墓、华大校园宋墓的发掘,到邛崃唐代龙兴寺佛教遗物的全面采集;从对三星堆文化持续多年的不懈探索,到对青藏高原考古遗址的广泛调查……田野考古工作带来的地下出土物被先后汇集到博物馆空间,被研究、整理、出版、展陈,共同见证着四川这片区域的古代历史。
展项效果提要
/ 第三展厅:民俗篇——市井的生活 /
川大博物馆藏品广泛涉及到衣食用度、行止坐卧、婚丧寿诞、节日年俗等社会生活以及娱乐信仰、谚语歌谣等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当时西南地区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成果,也为观察晚清民国时期成都社会的某些生活场景提供了生动鲜活的资料。
展项效果提要
/ 第四展厅:民族篇——族群的记忆 /
翻开我国的民族分布图,以横断山为坐标,北部和南部均为多民族分布的区域。藏、彝、羌、傈僳、怒族等藏缅语族从横断山南下,穿过民族走廊,在横断山区居住。这里山势险峻,环境相对封闭,狭窄纵长的山脉河谷形态的生活空间造就出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得不同地域单元的居民分别从事农耕、畜牧、狩猎、采集等经济生产活动,进而形成了各民族独立发展的风俗和语言,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
展项效果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