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北门,双水碾街道横桥社区这个典型的“商居混合”社区,一条条“微网实格”的治理脉络正悄然延伸,织就一张覆盖1平方公里、服务3万余人的温暖网络。横桥社区探索实践“羊羊治理‘1+3+N’”微网格模式,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百米”。 以古蜀羊子山文化为纽带,构建1个微网格服务阵地,集成议事、服务、应急安全展示功能,通过“网格地图共绘”“羊羊IP孵化”强化社区认同;依托3大支撑体系(网格能力赋能、网格生活融合、网格治理提升),开展网格辩论赛、女性“她力量”、助老防诈等28场特色活动;衍生N个共治场景,联动商户、学校、社会组织组建4支自治队伍,吸引12家社区合伙人参与。这横桥小网格正撬动大治理,探索着精细化治理的路径。
“微网实格”——打通社区治理末梢
横桥社区现有13个物业小区、3个商业综合体,社区面临着新市民多、需求多元、自治基础待增强等挑战。社区现有163名微网格员,管理着146个微网格,如同神经末梢般深入楼栋单元。
“羊羊平台”:实体驿站多功能,文化IP聚人心
依托横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露台,建成的微网格服务中心集成了议事协商、便民服务、党建活动、文化展示等多项功能,成为服务居民、凝聚共识的“实体心脏”。阵地内,一幅精心绘制的“网格图鉴地图”清晰勾勒出微网格的分布与社区风貌,让抽象的治理单元变得一目了然。更独特的是,源于羊子山古蜀祭坛文化灵感的“羊羊网格”IP,正悄然融入社区生活,将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凝聚人心的情感纽带,无声地强化着“我们都是横桥人”的社区认同。这便是“羊羊治理”模式的基石——“1个平台”。
“三大支撑”:赋能队伍、融通生活、提升效能
横桥社区的163名微网格员,是深入楼栋单元的“神经末梢”。为持续提升这支队伍的能力,社区打造了“焕治训练局”,推出赋能“组合拳”:轻松活泼的“网格治理的N种打开方式”——围炉煮茶议难题、手工活动融邻里、音乐会上话家常,在轻松氛围中碰撞治理火花;针锋相对的“法理相融·辩护民生”网格辩论赛,围绕社区真实矛盾,锤炼微网格员的逻辑思辨与化解纠纷的真本领;还有“网格微治理—参与式院落微更新”,引导居民拿起工具手册,从议事到动手,共同改造身边环境,实现“我的家园我做主”。
治理的生命力在于融入日常。横桥社区精心构建“乐治生活圈”,让网格成为情感的“粘合剂”:“平凡她力量”活动,聚焦女性在家庭与社区中的独特贡献,激发更多女性从受益者变身为参与者;“共筑温馨观影”活动,在驿站光影中拉近邻里距离;“网格活力运动”趣味赛,居民、商户、微网格员、网格员组队竞技,汗水交融间打破陌生壁垒,社区活力蓬勃涌动。
聚焦精准服务,打造“善治引力场”是提升治理效能的落脚点。横桥社区尤其关注“一老一小”:孩子们在“垃圾分类时装秀”上身着创意环保服饰,趣味中深植绿色理念;“幸福照相馆”助老行动,用镜头定格长者幸福笑容,促进代际交流;“解锁情绪密码”儿童游戏与“树洞倾听”倾诉空间,织密社区心理安全网;针对老人的居家安全与反诈宣传,通过视频讲解和微网格员上门,牢牢守护居民的“钱袋子”与安全感。这三大体系——“网格能力赋能”、“网格生活融合”、“网格治理提升”,共同构成了模式的核心支撑。
“N种活动”:多元共治结硕果,品牌效应初显现
模式的成功,体现在丰富多彩的“N活动”落地生根。截至目前,横桥社区依托平台和支撑体系,已成功开展包括网格辩论赛、“她力量”、助老防诈、温馨观影、活力运动会、环保时装秀、儿童情绪管理、院落微更新等超过6大项、共计28场特色品牌活动,覆盖文化、能力、生活、服务、环境等多维度。更可喜的是,多元共治生态已然形成:联动商户、学校、社会组织等力量,成功孵化出“妈妈志愿队”等2支自治队伍;创新的“社区合伙人”机制吸引了12家商户和社群达人深度参与,共建共享治理成果。
成果初显,品牌未来可期
“微网实格,核心在‘实’,”社区书记表示,“我们通过空间营建、能力锻造、活动融合、精准服务四步走,让网格从概念变为居民可感可及的温暖存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商居社’联动,让‘羊羊网格’真正成为横桥人安心归属的共同品牌。”
横桥社区的探索证明,当治理的根系深扎于网格的土壤,党建的引领融合多元的共创,超大城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便能焕发出蓬勃生机,为万千类似社区提供可感、可学、可行的“横桥样本”。
